运河之美,因水而生;运河文化,依水绵延。6月27日,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论坛以“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运河城市负责人,国外知名运河所在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60多个国外运河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国际知名运河管理机构代表和运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在线上参加本次论坛,共商世界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共谋世界运河城市的合作发展。
扬州发布今摘要刊发部分嘉宾的交流发言。
扬州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
运河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造。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历史见证。
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近年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制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创新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新颜、重现活力,成为沿岸人民的幸福河、致富河。江苏省、扬州市等大运河沿岸省市发挥区位优势,高标准建设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系列文旅产品,创造了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成功经验,为世界运河保护、运河城市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拥有运河是一个城市的幸运和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更是运河城市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愿与各国深化交流、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
自2007年以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每年在扬州举办,搭建起对话交流的广阔平台。希望世界运河城市用好这一平台,以运河为媒、以文化为魂,深化人文交流和全方位合作,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扬州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典型经验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伟大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展现,承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永续、多元一体的厚重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国家发展进程史的伟大智慧、坚强决心、拼搏勇气和家国情怀。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省(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江苏是孕育中国大运河的摇篮和核心遗产区域,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建设省,各类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文化遗产区保护,努力保持大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文化的延续性,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也是一部运河城市发展史。运河城市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扬州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和联合申遗牵头城市,积极打造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代表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为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典型经验。
诞生于扬州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始终坚持以运河为纽带,充分发挥世界运河城市合作的桥梁作用,积极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分享世界各地运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道,促进全球运河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宣传全球运河文化,讲述全球运河故事,已成为世界运河城市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和品牌。
可持续发展,扬州正为其他运河城市提供有益参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
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河城市正遭遇海平面上升的危机。而运河城市在促进贸易、支持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同时,正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制了《扬州运河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详细分析了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重点城市的作用,回顾了扬州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阐述了扬州可持续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份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扬州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正如视频中所展示的那样,扬州市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总体完成度达92.2%,全部33项核心指标中,16个单项指标已实现2030年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驱动,扬州为其他运河城市提供了有益参照。
依托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我第二次来到扬州。在扬州完成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运河城市评估后,我重新拜访了上一次来扬州时到过的运河。风景优美的运河契合、肯定了《扬州运河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的内容,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扬州这座城市正自觉地在环境改善、清理河道、提高水质上投资,在打造城市绿肺、绿地上投资。我认为,扬州是一座真正将历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运河经济中心。
未来,我们还计划与扬州市政府合作开展示范项目,设立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我们也期待扬州持续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进程,实现比预期更高的目标,成为全球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正如中国谚语所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把大运河保护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
作为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十多年来,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为依托,扬州尽到了“牵头城市”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2007年至今,每一年,来自国内外知名运河城市的领导、专家们齐聚一堂,阐述我们关于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的观点和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大运河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这就意味着,在当下,对大运河的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而是要融入城市建设、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融入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何从文物保护转变为文化遗产保护,我从以下六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是文化和自然相结合,大运河是由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不仅要保护大运河的文化要素,更要保护大运河本身的自然要素;二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保护静态古遗址的同时,兼顾历史村镇、文化艺术街区等活态化遗产;三是古代与当代相结合,既要保护古代文物,更要注重保护当代物质文化遗产;四是点面与线型相结合,将单独的文物保护点纳入整体的文化廊道;五是特殊与普遍相结合,保护运河沿线的普通人群和传统民居,关注乡土建筑、老字号品牌、工业遗产等寄托乡愁的建筑和遗产;六是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不可分割,运河沿线大量传统工艺、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得到足够的保护与重视。
论坛促进了运河城市间共同发展与繁荣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
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影响力在中国与世界都与日俱增,成为推动世界各地纵横交错的运河城市间的友好合作的重要力量。在土库曼斯坦,我们也有大运河——我们称之为卡拉库姆河,它连接着沿线的城市和其他定居点,并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途径。
这条运河的建设是我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生动、成功的案例。它从卡拉库姆沙漠自东向西绵延1400多公里,为原本无法生产作物的荒漠化的土地提供了水源、灌溉了农田,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运河周围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候鸟和各种动物。
土库曼斯坦加入了《联合国保护环境基本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关于当前环境问题、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荒漠化防治、肥沃土地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等项目。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土库曼斯坦与周边国家、联合国等区域和国际组织,特别是拯救咸海国际基金组织进行了密切合作。作为该基金2017—2019年轮值主席国,土库曼斯坦为加强全球对区域生态问题的关注、深化国家间的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运河城市,我们都深知河流和大自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WCCO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运河城市历史与文化,促使人们关注运河城市的重要性。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还为世界各地运河城市之间开展务实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载体,促进了运河城市间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做好大运河保护工作,向全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外籍专家拉斐尔·泽尔贝托
我是一位来自巴西的青年学者,是国际世界语协会终身会员,曾跟随“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参观访问了中国多个城市。2016年北京世界语协会翻译了一部短片,我用自己的声音与大家分享了有关大运河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大运河在连接人民和促进南北交流方面的作用,作为向全世界宣传大运河的努力的一部分,这是我与大运河的缘分,也是我的荣幸。
全世界有很多条运河,其中不少都具有历史意义,十分著名。千百年来,通过运河传输的不仅是货物,还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为运河沿线的人们带来繁荣。中国大运河连接南北,正如中国开放包容的精神,激励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应把大运河作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学习大运河沿线的中国人民,把各个地方的文化联系起来,促进各个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古往今来,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下也在不断造福人类,因此,对大运河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只有首先做好保护工作,才能让大运河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印象中,我每次来江苏都是通过飞机、高铁、航运等各式各样的交通方式,正是通过多角度地观察,让我看到江苏在大运河保护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感谢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让我第一次来到扬州这座美丽且颇具文化底蕴城市,有机会游览瘦西湖的美景。这里既有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城区,又有宁静、诗意的中国古典园林,我很喜欢这种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感觉,也十分享受这种独特的美景。
利用水资源使城市变得更具吸引力
——荷兰布雷达市市长保罗•德普拉
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2008年,前任市长就访问过扬州和大运河;2015年和2019年,我分别访问了美丽的江苏省和绿水丰饶的扬州市,参加了扬州建城2500周年庆典、江苏省与布拉班特省结好25周年庆典、布雷达与扬州结好10周年庆典和扬州举行的布雷达摄影展开幕式,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时刻。目前,我们与扬州和常州在水领域进行合作,重点在于资产管理、海绵城市。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对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认识不断提高。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如何保护并可持续地强化布雷达的文化遗产。布雷达正在努力强化城市运河,尤其是运河和马克河,我们鼓励企业家和游客对我们美丽的水道多加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吸引了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气候变化导致的变暖期享受凉爽。
我们还利用水资源使城市变得更具吸引力,主要通过两项计划来强化历史悠久的市中心。首先是修复旧河道。这个项目名为“新马克河”。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有一条河道贯穿市中心,但由于水质差和需要给汽车腾出空间,当时水道被填满了。50多年后,我们对市中心的水和绿化进行重新评估,利用这些条件来强化我们的运河,但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质量。“绿色码头”是“新马克河”项目的一部分,是一个基于布雷达的城市创新项目,旨在通过自然包容性码头来实现绿化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除了“新马克河”项目,我们正在布雷达北侧开发一个新城区:Crossmark。这是第二个大项目,水也是Crossmark的核心,这个新区的开发以水为中心,为城市质量奠定基础。它为人类和植物提供了一个宜居、有吸引力的环境。
《扬州倡议》,向世界提供一份“扬州范本”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取得了多项成果,《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的发布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要发布这个倡议?我认为,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在运河城市正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更高标准推动运河及运河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
既然是《扬州倡议》,就应体现我们扬州的声音。自吴王夫差开邗沟,扬州古运河已有2500多年历史,一直在航运、水利、生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扬州运河乃至扬州整座城市,都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典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此次发出《扬州倡议》,就是向世界提供一份“扬州范本”,充分体现出扬州的智慧和技能。
《扬州倡议》的发布,进一步展示了扬州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近年来,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示了扬州运河原点城市的形象。今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规格提升,我认为,也是扬州运河乃至运河城市实力的提升、水平的提升、影响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扬州在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在了运河全线的前列,确确实实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未来,扬州要按照联合国有关可持续发展要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水平,深入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古运河的资源,让古运河重生,还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将扬州新运河打造成世界航运的窗口,让古运河、新运河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