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孔生)11月20日,第五届中国名城论坛在江苏扬州举办,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受疫情影响,论坛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同时在扬州和苏州大学设立线下会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在开幕式上致辞。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曹昌智,国务院参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秀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演讲。
对于扬州的名城保护和城市更新,专家学者怎么看?该在哪些方面发力?来听听专家们的观点吧!
01“名城保护城市更新要以人民为中心”
“世界上保护得好的名城,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也是人民的愿望得到较好满足的城市。”吴志强院士说,名城保护不能牺牲百姓利益,如果人民的幸福得不到保证,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要回归百姓的生活,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吴志强院士从传统智慧文化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构建及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四个方面谈了今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向。“人类社会,有了城市,才有了光明,驱逐了野蛮,进入了治理体系和文明体系。”他说,中国名城记载着伟大中华文明的基因,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要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他希望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中华文明、智慧、文化的挖掘之中,把文明要素、文化要素、智慧要素等系统挖掘出来,完善中华文明的基因谱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除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中,要保护好城市的生态文明。”吴志强院士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要处理好城市天、地、人之间的生态系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要重视城市治理。在现代大数据时代,要更精准、更系统,将现代治理制度与现代治理能力相结合,创造新时代的城市治理体系。
02“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文明生活空间”
文化是扬州的魂,是扬州的根。如何在名城保护和城市更新中发展古城文化产业?
“从文化产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角度看,当下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以城市双修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因此,要抢抓城市更新的新机遇,发展古城的文化产业。”刘士林说,适应城市更新的规律和需要,文化产业园区也需要改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在必要的投资建设和新项目开发中,要积极利用城市双修给文化产业提供的新发展空间和机会。
刘士林说,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治理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可以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质量,有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活化和传承,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从经济型城市化向文化型城市化的转型发展,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有意义、有价值、有梦想”的文明生活空间。
03“扬州应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的‘开篇’”
“扬州在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工作中,要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曹昌智建议。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扬州作为牵头城市,也成为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申报文件上列出了10处。如果再能够系统地发掘整理一下,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曹昌智说,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的“开篇”,将是当前至2030城市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任务。如果这个“开篇”构思好了,能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将为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