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运河传真

第28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2021)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8日下午,第28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2021)在北京开幕。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和北京建筑大学四方联合主办,这是CIPA自1968年创立以来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全球双年会;会议主题为“大学 • 数感”(Great Learning & Digital Emotion),将持续5天(2021年8月28日至9月1日)。考虑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本届大会首次采用全线上模式举行,来自全球五大洲超过30个国家的150余名代表在线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CIPA主席Stratos Stylianidis教授和本次大会主席、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安荣教授主持,党安荣首先欢迎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和代表,并概要介绍本次会议的意义、目标、主题、安排与主要内容;接着,CIPA主席Stratos Stylianidis教授致开幕辞,祝贺CIPA2021 Beijing开幕,并阐述了CIPA的发展历程与工作宗旨,特别提到了近年来CIPA对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学术研究、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所采取的行动。随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生,清华大学曾嵘副校长为会议致辞,对参会的全球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ICOMOS China宋新潮理事长表示,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见证第28届CIPA全球双年会在北京召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遗产资源的国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和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变革,博物馆的线上展览、考古遗址和古建筑的数字展示等方式给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增添了更多的可能。人们越发认识到,信息化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古老文明的历史记忆,搭建起现代与过去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尊重,成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全新手段,让优秀的遗产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中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已做出很多有益探索,践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我们愿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华大学曾嵘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阐释了本次双年会主题“大学•数感”的内涵:“大学”的概念由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提出,意为人们对学习和实践有一个宏观的、系统性的观念,以实现知识与人性的提升;“数感”意味着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激发公众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从而增强人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他表示:清华大学联合三家机构承办本次双年会,聚焦前沿技术应用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现了中国对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目标体系与学科建构的前沿思考及实践案例,以推动CIPA从技术化的数据获取和管理走向更全面、更综合的文化遗产数据应用和价值服务。

开幕式之后的主旨学术报告及专题报告由本次大会的两位联合主席: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教授和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贺艳院长主持,两位国际著名学者应邀分别做大会主旨学术报告,他们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主席Christian Heipke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研究员。

ISPRS主席、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LUH)摄影测量与地理信息中心(IPI)Christian Heipke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文化遗产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他首先概要介绍了ISPRS的愿景目标、组织结构与相关学术活动,然后重点从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深度学习的算法、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等方面阐述了深度学习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团队所开展研究和发表的成果,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研究的价值、取得的进展及其存在问题,最后还展望了文化遗产深度学习研究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技术创新研究院郭华东研究员所做主旨报告的题目是“空间技术支撑世界遗产保护”(Space Technology in Support of World Heritage)。郭华东院士表示世界遗产作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地球典型现象的重要载体,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郭院士结合HIST在国内及全球各地研究案例所取得的多元成果,阐释应用空间信息技术(RS、GIS、GNSS、VR等)研究世界遗产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新技术和人文科学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必然趋势。

最后,由党安荣教授代表CIPA2021北京组委会,为与会嘉宾详细介绍本次大会的总体筹备状况及会议的具体日程安排。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五大洲超过30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论文撰写及报告分享,其中来自欧洲的学者约占55%、亚洲的学者约占36%、美洲的学者约占17%、非洲与澳洲学者约占2%。会议议题包含6大版块共30个子议题,其中AB(A文化遗产采集与记录,B遗产数据管理与预防性保护)板块是CIPA的传统模块,也是对“great learning”的体现;CD板块(C文化遗产展示与阐释,D后疫情时代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本届论坛的创新,也是对于大会议题“digital emotion”的反映;以上4个板块就致力于展现在科技时代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体现了CIPA一直跟随时代的创新传统;EF板块(E伦理价值与公众参与,F21世纪文化遗产)则是应对当下文化遗产发展的最新趋势,对数字采集记录的真实性、知识产权、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政治等相关性内容进行开放的讨论。会议期间设立16个线上分会场,将有138位学者进行学术分享及研讨,特别是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博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教授受邀将于9月1日下午的闭幕式环节做主旨报告。本此会议聚焦前沿技术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活化利用,体现中国及全球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字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探索方向。相信在五天的会期里,国内外各遗产地和文化创意产业机构代表们围绕数字遗产展开的前沿性讨论,将对今后文化遗产、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Copyright ©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42802号-1
XML地图